元旦前后,20多幅廉政主题剪纸作品将在该街道各村洗衣房巡回展现。
“先进古代文明不仅能够浸润和富厚群众文明生活,关于提升屯子下层社会管理具有紧张作用。”螺洋街道党工委布告杨建峰说。
“为官者,不徇私交;为子者,寸昔春晖;行者让路,耕者让畔。”在螺洋街道水滨村新落成的水心草堂里门路大厅,《清廉水心叶适传》清廉文明宣讲举止,让在座的百余名党员听得津津有味。叶适是南宋闻名思想家、文学家、政治家,永嘉学派一代的宗师,暮年罢官后到螺洋办学堂讲学十六载。
据统计,仅今年11月份以来,该街道就有近1000名党员干部在水心草堂接管了清廉宣讲。
近两年来,在建成水心草堂的同时,该街道还先后建成了叶适学社、水心公园、家风家训一条街等,让古代文明和廉政建设有机配备。
莲花山脚下的芳华路,留下了叶得当年讲学的脚迹,这里现在是“家风家训一条街”。同时,该街道在芳华路连接发展讲清廉家风、育清廉家风举止,让芳华路成为一个发展屯子党风廉政教育的基地。
依靠本地群众脍炙人口的螺洋莲花、布贴画等非物资文明遗产项目,螺洋街道还将清廉文明融入群众的娱乐举止之中。
“莲花山下传清廉,秀美螺洋大家见……”余纪良是螺洋莲花的传承者,由他牵头自编自唱自演的莲花新唱曲目《清莲螺洋好》,在近来的几次演出中让人当前一亮。老余说:“廉政文明的创新融入,让古代的螺洋莲花找到了鲜活感受。”
螺洋街道以“古代文明+廉政文明”模式,接续将廉政文明建设的“触角”延长到下层。当前,螺洋街道在14个村居共建成了31个具有古代文明风韵的清廉树模点,营建了出门可见、触景思廉的良好社会空气。